截止到2019年,在美華人大約550萬,54%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,51%華人從事專業技術、管理等工作。美國科學院、工程院、醫學院、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共約300余人。中國985高校畢業校友20多萬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或高校機構工作,在美高層次科技人才分布前三名分別是舊金山灣區、紐約地區和波士頓地區.....眾多干貨數據詳見本文!
人口現狀
過去改革開放40年來,到美國的學習,工作和居住的華人人數增長迅速,從2000年的287萬,到2010年的401萬,到2019年的預估的550萬。 華人已成為美國亞裔中最大的族群,并在當地經濟和科技發展中做出相應的貢獻,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持學生簽證的中國大陸公民大約37萬,另外,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渠道來到美國工作和生活。另外,根據2019 Open Doors 報道,臺灣、香港和澳門分別有23469,6917和558名在美國留學。
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 | ||
年度 | 人數 | 增幅(%) |
2015/16 | 328,547 | |
2016/17 | 350,755 | 6.8 |
2017/18 | 363,341 | 3.6 |
2018/19 | 369,548 | 1.7 |
出生來源
在出生于美國本土的華人中,53.8%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兩個州,這兩個州是華人最集中的地方。出生于美國境外的華人(移民)中, 其中 59.9%來自于中國大陸,15.9%來自中國臺灣, 9.4% 來自中國香港,15.3%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。來自中國大陸華人比例近些年日益增長。
代際分離
下圖是華人在美國各個州分布示意圖,在東西兩岸比較集中。

下圖則是華人移民的背景信息。大概30%是職業移民 (一般留學生的渠道),37%是直系親屬移民,20%是非直系親屬移民,13%是Refugees and Asylees 背景。
教育背景
華人移民受教育的程度呈現高低兩極分化狀態。
美國華人最鐘情的職業是綜合管理、專業技術及相關行業,占從業人口的51%,雖低于美籍印度裔的62%,但高于美國平均水平的38%。
美國華人第二大職業領域是商業營銷人員和辦公室工作人員,占從業人口的22%。
華人第三大職業領域是服務行業,占從業人口的18%。
2、美國華人高端人才
華人諾貝爾獎(現居美國)

1.李政道(93歲)
2.丁肇中(83歲)
3.崔琦 (80歲)
4.朱棣文(71歲)
注:楊振寧教授已定居國內;錢永健教授于2016年8月逝世,高錕教授于2018年9月逝世;
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工程院華人院士

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80余人,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政道、朱棣文、丘成桐等; 美國工程院華人院士約140人,譬如崔琦、胡正明、戴宏杰等。美國科學院、工程院、醫學院、文理院四院華人院士約300余人。過去幾年來,每年新增選的華人院士大約6~15名。
沈志勛,出生于浙江溫州,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、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,斯坦福大學物理科學講席教授,斯坦福大學SLAC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。他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,同時也是成功的企業家(多家科技公司的共同創始人)和成功的投資人。他的照片在后面顯示。
在美名校華人教授人數
名校是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。在美國的七大名校,每個學校都有數十位華人教授,以下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學科(理工,醫學,經濟商務等)領域中,華人教授人數分布。
對中國人才的培養,海外華人教授和其他科技精英的貢獻不可取代!明顯的道理,這里再重復一遍!
硅谷科技企業家
相對印度裔,華人在美國的政治,科技,教育和商業發展有些遜色,但仍然有一些讓華人引以為榮的人物,獨領風騷。
謝青, Netscreen和Fortinet的創始人,他是“四高”代表:學歷高(清華和斯坦福校友);事業成就高(兩個上市公司的創始人,美國工程院院士);社會成就高(華人精英機構“百人會”成員和2018年會共同主席);身材高(目測1.93m)。 下圖是斯坦福大學、美國敦煌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的一個藝術研討會。前排右四是謝青,他的物理“高度”顯而易見。謝青的左側是沈志勛教授,再左邊是斯坦福藝術系講席教授謝曉澤夫婦,左四是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杰博士,左五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、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的胡鈺博士。
袁征Eric S. Yuan,視頻會議軟件提供商ZOOM的創始人兼CEO, 被Glassdoor 評為2018年最受員工擁護的CEO第一名, 無疑也提升了華人的正面形象。ZOOM 在2019年4月上市,現在市值大約200億美金,其產品是許多科技商務人士的親密伴侶。下圖是袁征與GGV紀源創投管理合伙人童士豪 (Hans Tung,上文提到的1.5代華人移民的榜樣)使用ZOOM做的遠程對話情景。
政界精英
其他行業精英
陸怡穎,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專家和創新引領者, 她為多家世界著名企業做過成功的設計,簡潔美觀,富有內涵,恰如其分地融合東方與西方,科學與藝術。當中國制造實力接近國際水平的時候(筆者給打80分), 其品牌實力也許只有30分,需要通曉東西文化的人才(品牌行業的朋友,拍磚輕一點,這說明品牌行業更有發展前途)。
3、美國的中國高校校友概況
下圖是中國的知名高校在美國的數據,源于 LinkedIn 的數據庫。實際數據應該比LinkedIn上的數量多 30~50% (一些人、特別是一些行業不注冊LinkedIn 賬號, 一些人不提供學校信息)。

據不完全統計,39所985高校校友在美約有20萬人,本次調研通過地域分布,行業分布,職位層級分布,名企分布,技能分布,以及工作經歷這幾個維度來進行,并且所有的數據都基于500人以上的大公司。
——數據來自于LINKEDIN(領英)。
A.地域分布
高層次人才分布前三名分別是舊金山灣區,大紐約地區和波士頓地區。
B.行業分布

從行業分布來看,大部分985高校人才在美從事高新技術行業,計算機軟件、半導體硬件以及金融地域分布比較明顯。另外在美從事高校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985畢業生也非常多。
C.職位層級分布

其中絕大部分在美華人人才是高級工程師或主管,占約61%。公司高管(CXO, VP, Owner以及Partner)相對較少占12%。
D.名企分布

許多985高校留美校友畢業后選擇了去微軟、谷歌、亞馬遜以及蘋果等知名企業工作。上圖是就業企業排名前20強!
E.技能分布

大部分985高校留美校友畢業后從事計算機互聯網行業, 計算機相關技能,數據算法等相對普遍集中。上圖是在美華人科技人士技能關鍵詞前20強,包括Matlab、C++、Python、Java、C等。
F.工作經歷

上圖是在美科技界華人按工作年年限人數分布(僅根據LinkedIn數據,橫軸單位是年);進一步,下圖以5年為一區間進行人數統計,不難發現,2000年后留美華人還是主流(工作在15年之內),這也說明了這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出國留學變得越來越便利。

“985”部分高校畢業生在美做什么?
下圖給出,國內985高校在美校友就業領域分布(單位:人數):
進一步地,上圖是領域分布比例圖,前3名分別如下:
Engineering 23%
Research 20%
Education 10%
不難發現,工程研發類還是占絕大多數。吸引更多在美工程和研究人員在中國創新創業,必將對科研發展、產業升級起到重要作用!
人工智能AI華人資深人才統計
AI 是近年科技發展的熱點,這里以相關的AI技術關鍵詞,分享一下中國“985”高校校友中資深AI人才分布!
注:以上所有圖表數據信息主要是根據網絡信息、領英數據和建模分析得到,僅供參考,如有不精確之處望理解!感謝硅谷海納百川創新中心,清控TIE創新走廊的合作!
硅谷天下
歡迎加入全球華人教育留學和職場共享平臺, https://tinyurl.com/t3er7x6
立足硅谷,鏈接天下,
清華控股下屬企業的海外合作伙伴;
核心競爭力是海外華人數據庫,高端智庫,
和基于共享經濟的合作平臺;
服務招商招聘,咨詢培訓,留學和求職!
電話和微信:15110265780;
郵箱:yqi@tsingyou.net
編輯: